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存在的幾個問題
(一)保健食品不實宣傳問題十分嚴重,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:
一是媒體廣告宣傳混亂。一些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為牟取暴利,利用報刊、電視、電臺等媒體的廣告和所謂的"科普宣傳"、"病例介紹"及"坐堂行醫"等,大肆夸大產品的功效,誤導消費者。二是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不按批準內容印制。一些企業在印制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時,擅自增加保健功能,擴大適用人群,變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。上述違法行為混淆了食品與藥品的界限,不僅嚴重誤導消費者,而且嚴重擾亂了保健食品市場正常秩序。
(二)非法添加違禁物品問題時有發生。
一些企業為突出產品的功能效果,膽大妄為,置消費者健康于不顧,不按衛生部門批準的產品配方和生產工藝組織生產。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物品,如在減肥類產品中非法添加芬氟拉明、麻黃素等,在抗疲勞類產品中非法添加枸櫞酸西地那非(偉哥的主要成分),在促進生長發育類產品中非法添加生長激素等。以上違法行為,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。
近幾年,衛生部查處的違法添加違禁物品并撤銷批準文號的保健食品主要有:一是減肥類食品違法添加芬氟拉明、麻黃素等,如常青春健美素、消胖膠囊、常駐青牌免疫膠囊和御芝堂減肥膠囊等;二是部分抗疲勞類保健食品違法添加構櫞酸西地那非,如都瑞口服液、神戈活力膠囊、啟陽牌補元酒等。
(三)非法生產經營保健食品問題屢禁不止。
有的盜用保健食品批準文號,有的冒用保健食品標志,有的將普通食品當作保健食品進行宣傳,有的生產經營假冒偽劣保健食品,有的未經批準擅自生產保健食品,等等,嚴重擾亂了保健食品市場。
(四)保健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差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。
為加強保健食品生產的監督管理,衛生部頒布實施了《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》。但實際上,一些企業不符合《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》的要求,不具備保健食品自檢能力。有些企業片面重視廣告宣傳和市場營銷,而忽視生產設備的更新、改造。
專家分析在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時認為,一方面是一些企業無視法律規定,為牟取暴利,見利忘義,胡作非為,擾亂了保健食品市場秩序,敗壞了保健食品的聲譽,損害了消費者利益。另一方面是急功近利心態使然。目前從事保健食品生產的企業一般規模較小,資金也不多,所以,為了達到"低投入、高回報、快回報"的目的,他們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范圍、高密度的廣告宣傳。